“中国饾版彩笺艺术展”定于10月1日在常德路195号千彩书坊对外公展。届时,上海非遗传承人林玉晴将演示手工印制古法彩笺,书法家卢俊也会到现场在彩笺上为书写自己喜爱的名言、诗词,体验书家在手工印出的笺纸上写诗文的过程和乐趣。
书信是全球人际交流的通用形式赢金配资,具有普遍性和生命力。信札在古代中国又称为尺牍、书简、尺素,与质材、文字、书法一道,承载了历史、艺术和人们的深厚情感。杜甫曾诗曰: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”即是一证。
最早的信以竹木简帛为载体。随着我国造纸术的发明,西晋时的陆机已将《平复帖》(信札)写于纸上。据记载唐中期的诗人、才女薛涛开创了“薛涛笺”,确定了半尺见方的规制,并以植物汁液染色,增强了笺的情韵和雅趣。文人墨客诗抄其上,成为一大时尚。
明代在唐人发明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引入饾版技术(现称木版水印),辅以拱花,开始了成批量套版彩印。从现藏上海博物馆的海内孤本《萝轩变古笺谱》和现藏国家图书馆的郑振铎藏本《十竹斋笺谱》可见其图案丰富,工艺精良,绘艺高超,是中国对世界彩印和美术的贡献。
彩笺形式载体的丰富,提升了明清及近代文人情感交流、书写艺术以及收藏的兴趣,使思想、文学、文献以及书法艺术得到了历史性留存。近些年信札以及笺纸相关的研究、展览、出版日趋增多,在收藏市场名人信札的拍卖价格迭起,屡创新高。
手札和彩笺以小见大,意美双辉,是我国旧时文人的最爱和笔底芳华。电脑、手机的发展使信笺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。
此次展览包括9个机构提供的94套438幅笺品,首次汇集供人欣赏。由荣宝斋、朵云轩、北京沐版社、天津杨柳青画社、南京十竹斋、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、成都望江楼博物馆(我薛涛笺工坊)提供非遗彩笺54套333幅;还有荣宝斋原版《十竹斋笺谱》、朵云轩《萝轩变古笺谱》。
展览将持续至12月15日赢金配资,期间主办方还会安排周末名家辅导读诗、抄笺;举办名人信笺、饾版彩笺传承研讨会,深入挖掘我国传统饾版彩笺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,通过展览和学术交流,激发非遗活力,推动这一古老技艺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创新传承。
天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